close

Mihaly Csikszentmihalyi年少時期在二次大戰的炮火中度過,他的父親本是匈牙利貴族,在史達琳占領匈牙利後,他的家族開始漂泊,有些族人陷入了絕望的深淵,但在同樣的打擊下,有些族人卻能安然自得。為了瞭解為何會有這樣的差別,Mihaly Csikszentmihalyi在義大利時讀了哲學、歷史、宗教等書籍,想要尋找答案(那時心理學尚不是一門學問)1956年他移民美國並開始接觸心理學,成為榮格的信徒,1965年取得芝加哥大學心理學博士學位,開始他一生的事業:用科學方法探討幸福及其關鍵成因。

 

Mihaly Csikszentmihalyi訪談了幾千名來自世界各地、各個年齡層的人,請他們描述最大幸福感的經驗為何,可能是專心做某件事、飆車或者與朋友聚會,雖然這些行為與動作非常不同,但對於當時狀態的描述,卻都非常相似:

1. 有明確的目標(clear goals)

2. 有立即的回饋(immediate feedback)

3. 本身技能能夠應付的挑戰(balance between skills and challenges)

4. 行動與知覺合一(merging of action and awareness)

5. 自我意識的流失(a loss of reflective self-consciousness)

6. 時間停止(timelessness)

7. 自我控制權(a sense of personal control)

8. 自得其樂(autotelic experience)

9. 專心投入(intense and focused concentration)

 

Mihaly Csikszentmihalyi提出心流理論(the theory of flow)來解釋此種概念,他認為當事者在從事這些活動時,會置身投入其中,這種經驗會讓當事者有強大的幸福感,使當事者願意投入大量的心力在這些活動上。請注意上述心流發生時的九項特徵,並沒有任何一項是有正向情緒(如開心)的感受,正向情緒是事後回憶時才會有感覺,心流經驗發生時,沒有任何情緒和意識。在Mihaly Csikszentmihalyi其中一個研究中,追蹤了250位高心流經驗與250位低心流經驗的青少年,低心流經驗的青少年每天看很多電視,常去大賣場;高心流經驗的青少年皆擁有嗜好,且花很多時間做作業,兩組進行心理幸福測驗,高心流經驗的青少年皆優於低心流經驗的青少年-除了一項,高心流經驗的青少年認為低心流經驗的青少年的生活比較有趣,也希望自己一下課就能看電視或去逛大賣場,不做作業,雖然他們覺得現在做的事情並非享受,但他們認為將來會享受到現在辛苦的代價。高心流經驗的青少年後來上大學的機率較高,具較廣人脈,後來也較為成功,心流是建構未來心理資本的一種狀態。

 

過去數十年,世界所有客觀的幸福指標(購買力、教育程度、營養程度、醫療、藝術普及……)都逐年提升,但世界上每一個富有國家的統計資料皆顯示憂鬱症人口比率皆急速的升高。全球性疾病負擔(GBD2000)報告中也指出,憂鬱症所帶來的社會負擔很高,佔全部疾病排名的第四位。尤其在1544歲這個年齡區間中,憂鬱症所造成的社會負擔高居所有疾病的第二位。專家預估,如果人口成長趨勢與流行病學趨勢持續發展,在2020 年,不分性別,憂鬱症所造成的將會是全部疾病的第二位,僅次於缺血性心臟病(ischaemic heart disease)。 甚至,在已開發國家中,憂鬱症的排名超越所有疾病,躍居第一位。

 

當然會造成這樣的原因很複雜,但或許Mihaly Csikszentmihalyi所提出心流理論可做些解釋,拜科技進步,我們比數十年前能夠更快速且更多樣的方式增加正向情緒,例如轉電視、逛街、買好吃的甜點、網路購路等等,但是這些短暫的滿足卻不能足以讓你幸福,舉個例子來說:運動時絕不比坐著看電視、逛街輕鬆,但是大多數的人卻能在鍛鍊過程,獲得比例不等的心流經驗,增加生活的幸福感。話雖如此,人們還是傾向選擇輕鬆的活動來達成短暫的滿足。

 

要放棄容易得到的滿足而花費力氣追求心流經驗,剛開始並不容易,心流經驗能帶來最終幸福,但需要技能及專心致志,同時因為需要面對挑戰,也很容易帶來失敗與挫折。吃甜點、聞香水、看電視並不需要任何技能或努力,相對地也不用擔心失敗、挫折,但卻不能為我們帶來最終的幸福。

 

常有人問:我怎樣才能更愉悅?相信各位讀者已經了解,這是個錯誤的問題,如果沒有區分正向情緒與幸福,只會使我們完全依賴捷徑,去追求生活中的小確幸。當我們一生都在尋求正向情緒時,我們就會找不到真實的快樂和意義。正確的問題是亞里斯多德一千五百年前問過的:「什麼是幸福的生活?」如果要提出科學性的答案,將會是找出我們的個人特長並應用於我們一生的志業,惟有如此,才能讓心流經驗能夠常常發生,提升最終幸福。

 

資料來源:

1. http://www.jtf.org.tw/psyche/melancholia/speak04.asp

2.真實的快樂(遠流) 

 

 Shannon Wu的美麗境 


arrow
arrow

    Shannon 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