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回到引發「莫札特效應」的《自然》期刊 1993 年刊出的單頁論文上,這篇文章的作者是羅契爾(Frances Rauscher)、蕭歐(Gordon Shaw)和凱(Katherine Ky)。物理學家出身的蕭歐,研究興趣後來移轉到神經科學。他和學生發展一套關於腦部神經元如何協同運作的數學理論。古典音樂的熱愛者蕭歐意識到,他理論預測的神經元電流活動模式與古典音樂的數學結構之間有相似之處。他因此預測:單單聆聽音樂,就可以強化大腦功能,但必須是有正確數學結構的音樂。蕭歐相信,莫札特所作的曲子最能與我們天生的神經語言起共鳴,具有最大的效應。

 

蕭歐等人做了一個簡單實驗,找來 36 名大學生,分成三組:一組聆聽 10分鐘的莫札特 D 大調雙鋼琴奏鳴曲,一組聆聽 10 分鐘的降低血壓放鬆法指南,一組是處於 10 分鐘的寂靜無聲狀態。隨後,大學生接受標準智商測驗組合裡的三項測驗:圖型分析、矩陣推理以及摺紙剪紙測驗。測驗後發現靜默組得分約為110,聆聽放鬆法指南組約為 111 分,聆聽過莫札特奏鳴曲的那組則得了 119 分。於是,聆聽莫札特 10 分鐘就能提高約 8 9 分的智商,就能讓學生變得更聰明。一名普通人(智力優於其他 50%的人)在聆聽過莫札特奏鳴曲之後,智力的排名將大幅晉升為優於其他 70%的人。以現代學生熟悉的術語來說,就是智商PR 50%的學生聽了幾分鐘莫札特音樂後 PR 值變成 70%。這真是太神奇了!真是偉大的發現!難怪此篇單頁文章 可以刊登在全球最頂尖的科學期刊之上。

 

 

這項令人矚目的科學新發現立即獲得媒體的青睞。《波士頓環球報》(The Boston Globe)的標題這樣寫「莫札特讓你更聰明」。此論文面世不到一年,音樂公司就已經開始利用這股爆紅的知名度,推出標題為「莫札特讓你更聰明」 (Mozart Makes You Smarter)和「用莫札特開發大腦」(Tune Your Brain with Mozart) CD好玩的是,這些CD大多沒有收錄那首實驗時播放的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但這不要緊,有些CD仍然大賣了數百萬張。

 

這概念像野火般迅速傳開,90年代後期,有些論點更是偏離原始研究,截至當時止,沒有任何研究檢視莫札特音樂對嬰兒的影響,有些記者不願因事實而放棄醒目的新聞標題,依舊報導嬰兒聆聽莫札特音樂會變得更聰明,媒體持續報導,甚至還影響了社會政策。1998年,喬治亞州州長米勒(Zell Miller)說服議會,用公款採購古典音樂錄 音帶贈送給州內新生兒的父母;佛羅里達州也通過法案,要求州立托兒所天天播放古典樂;2007年美式足球球季開打前, 紐約噴射機隊總教頭曼吉尼(Eric Mangini)於球隊練習時在球場播放古典音樂給球員聽-特別是莫札特的音樂;斯洛伐克有醫院讓剛出生幾小時的嬰孩,戴上耳機聽音樂,希望這些嬰兒的大腦發育能贏在起跑點上。一位名企業家還把「莫札特效應」(The Mozart Effect)一詞拿去做商標登記,用它去行銷一系列兒童和成人的CD與書。

 

 

發現莫札特效應的研究團隊的後續研究,和最初的實驗一樣也都發現,在聽了莫札特奏鳴曲之後,受測者智力測驗成績會立即大幅提升。這些後續研究也持續受到媒體的熱烈報導。關於人類智商的問題是心理學家的傳統研究領域,這種神奇的「莫札特效應」 非常吸引心理學家的注意。從來沒有研究顯示,只要聽聽音樂就可以對智能產生 如此大的影響。一些心理學家開始著手檢驗這項發現。

 

紐西蘭奧克蘭大學的史塔夫(Con Stough)研究小組,採用莫札特奏鳴曲以及靜默環境,但以藍調歌曲取代降低血壓放鬆法指南。聆聽後,30 名受測者馬上 做「瑞文氏高級圖形推理測驗」。結果顯示莫札特小組的表現只比對照組高出大 1 分智商,距離羅契爾等人所報告的 8 9 分智商,差距甚大。如此小的1分智商差異,顯現不能複製「莫札特效應」。 1997 年,阿帕拉契州立大學(Appalachian State University)心理學教授史帝爾 (Kenneth Steele)與兩名學生作了一場實驗。他們採用「數字廣度測驗」(digit span test),測量短期記憶能記住多長的數字串。結果聆聽莫札特對於數字廣度記憶並沒有影響。隔年又實驗一次,這一次採用摺紙測驗,但結果還是沒有複製出任何莫札特效應

 

 

1999 年,美國心理學會的旗艦期刊《心理學科學》(Psychological Science)刊出了這些新結果,標題寫著〈莫札特效應之謎:無法複製〉(The Mystery of the Mozart Effect: Failure to Replicate),而且該學會還想發布一則標題為〈揭穿莫札特效應的真面目〉(Mozart Effect’Debunked)的新聞稿。蕭歐因此威脅要控告美國心理學會,這個標題就被換成〈莫札特效應受到挑戰〉(Mozart Effect’Challenged) 其他後續研究,也同樣無法複製莫札特效應團隊的發現。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進一步參考查布利斯和西蒙斯書中的說明,或直接上網查閱相關資料。

 

社會心理學專家班格特(Adrian Bangerter)與希斯(Chip Heath)的調查研究發現,後來提及「聆聽莫札特對成年人具有正面效應」的新聞愈來愈少,但是誤以 為「莫札特能令嬰孩變聰明」的報導卻變得更加普遍。在羅契爾和蕭歐第一篇報告問世後不過 1 年,這股潮流就已經開始了。事實上,從來沒有任何研究檢驗過莫札特效應對嬰兒的影響!

 

 

 2009 年一項對全美 1,500 名成年人所做的問卷調查發現,有40%的人同意 「聽莫札特音樂能增加你的智力」。事實就是,莫札特效應持續贏得許多人的青睞。沒當過父母的人,無法理解莫札特迷思在幼兒教養上的滲透程度有多深。查布利斯和西蒙斯就以自己的親身經驗指出,聰明又教育程度高的朋友送給他們新 生兒的禮物中,常常包括一套莫札特的古典音樂-經常如此,不是特例。在莫札特效應的風潮下,小小愛因斯坦公司(The Baby Einstein) 1997 年成立於一間地 下室,資本最初只有 5,000 元,但 2001 年被迪士尼收購前,銷售額已高達 2,500 萬美元。它所銷售名稱 為「小小莫札特」、「小小愛因斯坦」、「小小梵谷」 等的 DVD,這些產品暗示:觀看它們,你的孩子會變成天才。縱使美國小兒科學會建議,2歲以下的幼兒不宜觀看任何電視或錄影帶。但設計給嬰孩看的影帶或 DVD,已經是每年營業額 1 億美元的產業。

 

雖事實如此,但也不必灰心,有研究顯示上音樂課的孩子通常比同學聰明,一般認為是學音樂可以增加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反覆練習、增強記憶,進而促進孩子的自律與思考。

 

 

資料來源:

怪咖心理學

【林鐘雄經濟特別專欄】莫札特效應的故事概念的生命(民報)  中央研究院經濟所研究員/林忠正 2014

 

Shannon Wu的美麗境


arrow
arrow

    Shannon 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