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自己不如人的地方花了太多時間,這是不值得的。"在一張白紙上用黑筆點了一點之後,大部分人只會注意到那個黑點。很多人會用這個來說明人類對於不完美有多麼的注意,因此我們最好不要留下不完美的痕跡。但其實這樣的觀點才是人類的缺陷。

 

《發現我的天才》這本書裡面提到,在經過全面性的調查訪談和分析之後,蓋洛普中心才發現要能夠發展員工的最大潛力必需跳脫現行的兩大企業觀點的謬誤:

一、每個人經過學習幾乎都能勝任每件事情。
二、每個人最大的成長空間在於他最弱的領域。

 

但其實這只是一種妥協的作法,是無助於整個組織和員工達到世界級的水準的。因為你只是把最寶貴的時間和資源用來耗在那些原來不擅長、天生不適合的領域上,然後誤以為這樣自虐性的違抗自然就是一種成長而已。

 

這個社會從來不需要能夠討好所有人的成員。

 

有的人擅長人際關係,有的人擅長獨斷快速做出決定,有的人擅長在各種力量之間取得平衡;但真正的關鍵是,你不可能擅長所有的事情,討好所有的人。你應該要作真正的自己,不要曲意配合他人。你要作的不是改進你的缺點,花十倍的時間讓它跟別人一樣厲害,你要做的應該是控制你的缺陷,讓它不要造成太大的傷害,而不是努力把自己的每一樣弱項都提升到一般的水準。這樣一來,你不過只是一個面目模糊的個體而已。妥協,是不會出類拔萃的。這個社會也不需要十項全能的人。

 

華倫.巴菲特說過:「我與其他人的差別,可能只是我每天起床後,有機會作自己想要作的事情。」

 

我們從小到大被評斷表現的時候往往用的都是考試的方法,一次我們考好幾科,然後用這些科目的總和來判斷我們的總體分數如何,進而決定我們的排名或是該進什麼班級,該去什麼學校。所以,我們被誤導了,我們以為所謂的出類拔萃就是十項全能,就是每一科目都拿高分,才叫做高人一等。

 

但其實真相不是這樣的,在真實世界的運作上,所謂的出類拔萃代表的是在一項或是少數幾樣專長上做好,而且做到最好,這才叫做登峰造極。頂尖的麵包師傅不需要牙尖嘴利到能夠主持節目,因為他們需要的是等待技術成熟的耐心和開創新口味的創造力。而頂尖的主持人不需要蹲在爐火邊等待麵包烘焙完畢,他們需要的是隨機臨場反應和能夠抓準大眾心態的觀察力。如果盲目的追求十項全能,不過只是浪費自己的人生,甚至更讓自己成為一個面目模糊的一般人而已。

 

所謂的登峰造極者,是注定有其不完美之處的,不能認識到這一點,就只是浪費時間在模仿別人而已。這個社會需要的是知道自己使命的人。

 

在蓋洛普中心針對兩百萬人的調查中,針對天賦這件事情得到了兩個與我們的認知不同的結論。

一、每個人的天賦都是持久而且獨特的。
二、每個人的最大成長空間在於他最擅長的領域。

 

我經常在演講之後收到困惑的讀者來信,他們想要當漫畫家、想要成為樂團主唱、想要成為作家,但周遭社會老師父母都反對,應該要怎麼辦?其實說來抽象,但就像是這本書裡面所講的一樣,其實所謂的天賦,往往會體現在你喜歡的事物上面。如果你做某件事情的時候感覺到高興,感覺到很有成就感,那麼這多半就是你的天賦,是你注定應該要走的道路,但這些事物並不必然出現在你之前的人生或是教育的過程當中。

 

馬諦斯在二十一歲之前從未拿過畫筆,但意外開始了創作生涯之後,在四年無師自通的學習之後因為表現出類拔萃而獲選進入最好的藝術學院。愛因斯坦在念小學和中學時,一般功課屬平常,唯有數學成績遠在全班同學之上。教他希臘文和拉丁文的老師對他是那麼厭惡,曾經公開罵他:「愛因斯坦,你長大後肯定不會成器。」而且因為怕他在課堂上會影響其他學生,竟想把他趕出校門。

 

這些人也許在教育體系裡面沒有獲得認可,沒有獲得成就感,但他們都在自己擅長的領域裡面找到了自己最終的使命;因為他們作這類的事情會感到快樂,會感到成就感,所以在那些特定的領域就變得越來越強。

 

而所謂的天賦,其實就像是宗教信仰裡面的使命一樣。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一定有一個只有你可以作,你做的最好的事情,那件事情,就是你的使命;也就是你的眾多天賦集合在一起之後你能夠表現最好的方向。

 

所以,如果你真心喜歡一件事情,那就作一萬次,那就作一百萬次吧!如此一來,你喜愛,你擅長的領域才會越變越強,你才會成為擁有獨一無二天賦的你。而不再是那個為了迎合別人而塑造出來的樣樣皆普通,試圖融入社會卻無法喜愛自己的你。

 

看完整本書,我覺得最有共鳴的其實只是短短的一句話:人生真正的悲哀不在於缺乏足夠的能力,而在於沒有應用與生俱來的天賦。

 

你其實早就擁有了別人無法比擬,專屬於你自己獨一無二的天賦,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你,準備開始尋找和真正認識自己的天賦了嗎?

 

Shannon Wu的美麗境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天賦 天才 自己
    全站熱搜

    Shannon 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