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690億元是成本,也是機會]

前陣子部長幫我們上了一堂課,大意就是全國PCR普篩找出無症狀感染者,需花高達690億元,不符合經濟效益! 

目前PCR是篩檢準確度之王,篩檢的金科玉律,以目前臺灣篩檢6-7萬的數量,沒有任何偽陽性的出現,所以部長假設特異性是99.99%應該是合理的(就是健康的人只有0.01%不小心被檢查成有病),一般來說偽陽性會出現(無中生有)是因為實驗過程中有失誤,不小心受到汙染才會導致,在遵照SOP實驗標準的實驗室,發生可能性極低。  

那金科玉律PCR有沒有快篩?有!部長說採購了,應該是美國或韓國貨(通過FDA認證),之後會放在軍艦上,用PCR快篩,一小時內可完成檢測,當然準確度可能會比實驗室的稍差。

我們可敬的對手韓國,光從4月1號到20號就已經出口約40億台幣(3月份約15億)的Allplex 快篩(real-time RT-PCR test for SARS-CoV-2,經FDA認證)到106國家,已經確切掌握到快篩商機,而台灣的快篩還停留在新聞稿。

台灣的工具機國家隊在前期搬出了利潤少、塵封已久的口罩機守住了第一道防線,也成功獲得些許名聲,現在中國大陸日產能已達兩億片,台灣的國家隊也需要轉型了,競爭優勢在哪?往哪個方向?快篩試劑?藥物?疫苗?我們應趁這次疫情好好盤點生技能量,找出活路,讓滿腔熱血的生科學子能夠有舞台發揮所長,終生科科。(2020.5.5)

-----------------------------

依台灣之前案例的經驗,如本土病例或清明連假群聚,如果大部分人都有戴口罩,勤洗手(或噴酒精),似乎都可以順利結案,希望軍艦案也如此順利。最近日本和新加坡的第二波疫情又開始興風作浪,外媒有做相關比較分析,BBC以日本北海道與韓國大邱相比,北海道在疫情爆發後都控制得不錯,也曾是台灣學習的對象,直到之前封城解禁後案例又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因控制不住4.16日本全國進入緊急狀態),BBC分析其實與韓國最大的差異就是韓國有擴大檢測規模,日本怕輕症病患壓垮醫療體系,遲遲沒採取相關廣測量,築高牆的動作以致敵我不分,守不住第二波。

新加坡在新冠肺炎的第一波疫情中堪稱抗疫模範生,但近期本土病例突然急升,原本不戴口罩、不封城的政策急轉彎,啟動為期一個月的「斷路器」政策(外出要戴口罩、半封城策略)。CNN分析,新加坡與香港防疫過程類似,惟香港第二波似乎已經守住,新加坡搖搖欲墜的原因就是香港民眾幾乎都戴口罩,而新加坡原本的文宣為健康的人不用戴口罩(和台灣初期類似);管制方面香港採取較嚴格的上學、辦公控管措施,新加坡則是照常。(2020.4.19)

 

參考資料

https://www.bbc.com/news/world-asia-52305055

https://reurl.cc/nz7Wpn

https://reurl.cc/xZlzWE

-----------------------------

根據今天的防疫記者會,台灣約有呼吸器一萬台,目前使用率約九成,也就是剩一千多台可使用,而國內重症呼吸器全部倚賴進口,國內技術尚未到位,全球呼吸器缺口約90萬台,據新聞陸廠呼吸器訂單已排至8月。部長看到連假出遊人潮那麼緊張是有原因的,新冠肺炎患者中,約有5%到10%出現重症和呼吸困難,呼吸器成為他們至關重要的生命線,如果重症一次來襲,即使病床可以清出來,呼吸器可能也不夠用,紐約就因為呼吸器不足而採取高風險共用的方式(https://reurl.cc/NjAz9m)。所以老話一句,請大家務必遠離人群,戴口罩,勤洗手。(2020.4.7)

參考資料

news.tvbs.com.tw/life/1304778?from=Copy_content

https://reurl.cc/7XD6L9

https://www.storm.mg/article/2463592

---------------------------------

策略沒有對錯,目前台灣防疫策略,大致就是發現一案就倒追接觸史,隔離一群人,出現症狀再篩,確診後收負壓病房。好處是打蛇打七寸,確診人數緩慢增加不會引起恐慌,暫時減少醫療系統負擔。

不過冠狀病毒的潛伏期被認為是五天,之後通常在病毒傳播性很強的時候出現一段時期的輕度症狀,可能被誤認為是感冒,這種模式會在爆發變得明顯之前造成一兩個星期的延遲,表面看上去只有幾例病例,實際上可以是上百個,上百個病例可能背後有幾千個。

所以為了讓目前這個策略成功,請各位務必讓病毒斷鏈在社區:遠離人群,戴口罩,勤洗手。除非台灣有很強的危機應變能力,否則病毒攻破社區後將非常麻煩。(2020.4.1)

-------------------------------

新冠病毒除破壞人類的基本社交、經濟需求,若策略不當國家醫療系統更會因此崩潰,在疫苗藥物研發出來以前,將會對全球造成巨大的威脅。觀察目前世界各國的防禦策略,依照病毒攻陷的進程即是築高牆、廣測量、速隔離、緩崩亡。

 

築高牆最著名的案例就是北韓(假設數據為真),在集權統治下使用天上天下隔離法,目前仍成功。臺灣初期防中國也是有聲有色,近期因世界各地遊子的返國,高牆逐漸崩塌中。

 

冠狀病毒的潛伏期被認為是五天,之後通常在病毒傳播性很強的時候出現一段時期的輕度症狀,可能被誤認為是感冒,這種模式會在爆發變得明顯之前造成一兩個星期的延遲,表面看上去只有幾例病例,實際上可以是上百個,上百個病例可能背後有幾千個,所以當第一例無法追踪來源的病例出現後,防疫情況就變了。感染人數突然暴增的國家,我們一度以為要完蛋,但近期卻壓制有成的有新加坡、韓國、德國,其中一個因素就是廣測量。BBC新聞(2020.3.26)揭露,據羅伯特·科赫研究所的數據,德國每周可以檢測16萬人,但疫情最嚴重的義大利,截止到3月20日為止,一共才檢測了15萬人,此外,德國發現疫情較早,佔有時間優勢,德國在1月27日出現了第一個病例,但其實德國在1月6日就成立了一個永久性的監測委員會,那是在世界衛生組織接到中國通報出現神秘疾病一個星期之後,所以,德國比一些鄰國早二、三個星期發現最初的幾個病例,贏得了時間,羅伯特·科赫研究所所長維勒說,正是廣泛的測試讓德國能夠早期偵測到疫情,並幫助他們制定相關政策。

 

韓國方面,2月4日首爾生物製藥公司Kogene Biotech Co.獲得韓國政府批准,開始生產檢測盒,並在三天後開始提供,經過10天審查,其他三家供應商也迅速獲得生產權,這意味著,韓國每周可為14萬個樣本提供測試,而測試準確性約為98%,韓國外交部部長康京和在一次採訪中指出,檢測是至關重要的,因為這可以及早發現病例,最大程度減少進一步的威脅,也可以迅速治療被病毒感染的人,為便捷民眾檢測,韓國大幅放寬檢測條件:有疑似癥狀均可檢測,全免費。其中「免下車」篩查法最引人關注:該方法要求檢測者全程在車內,醫護人員從車窗採樣,僅10分鐘即可完成,韓國中央事故處理本部副本部長金剛立稱,大規模篩查能儘早發現患者是遏制疫情蔓延最重要的一個方式。韓國當局基本確保對病人實行免費檢測,並涵蓋其住院和治療費用。即使是那些未經醫生建議即自行檢查的人,其花銷也僅在900元人民幣左右,並不算非常昂貴。有美國媒體報導,韓國現在有能力在全國633個測試點進行每天多達20000人的測試,樣品被運輸到118個實驗室,由大約1200名醫療專業人員分析檢測結果。診斷通常需要六個小時,患者會在一天內可以拿到結果。這些站點減輕了醫院的壓力。

testing_car.jpg

 

除了做好積極檢測外,韓國對於感染者等的隔離追蹤措施,也對疫情控制起到了很大作用。根據韓聯社報導,韓國在疫情暴發後迅速採取了一系列除中國以外規模最大、範圍最廣、篩查力度最深的追蹤與隔離接觸者措施。 韓國立法授權政府從檢測陽性感染者處收集手機、信用卡和其他數據信息,重建他們的行蹤。這些隱去個人隱私的信息會在社交媒體APP上分享,讓其他人判斷自己是否與感染者有過交集。 患者行蹤路線也在網路公開。只要打開地圖、輸入位置,便會出現標明附近確診患者的路線,具體到咖啡廳、酒店等信息。 據了解,上述措施是韓國自2015年MERS疫情中取得的教訓。該次疫情之後,韓國授權一項法律,允許政府從感染者的信用卡與手機及其他社交媒體數據中追蹤其軌跡,調查其接觸者,因此政府得以迅速鎖定密切接觸者,並且對這些人執行隔離程序,避免疫情的進一步擴大。

 

找到病源後最重要的就是隔離,如果不管輕症重症都往醫院丟,醫院無法負荷,為避免醫療體系崩亡,皆會採取分流措施:重症送醫院,輕症依國情不同,隔離方式也有差異,韓國集中於生活治療中心,德國與新加坡則是居家或診所隔離。為緩解「一床難求」難題,韓國採取分類治療:將患者以病情程度分為輕、中、重、最重四級,有潛在疾病的高風險患者實行優先住院治療,中度症狀的人則送至公共機構提供的企業設施場所,配以基本的醫療支持和觀察,治愈並兩次檢測陰性的人可以回家。而輕症者進入生活治療中心,嚴重者再入院治療。生活治療中心以教育院、企業員工宿舍等為基礎改建,集中隔離和治療,類似中國「方艙醫院」的改良版。密切接觸者和癥狀輕微、家庭成員沒有慢性病、能自我體溫檢測的人要求隔離兩周。監測小組每天打兩次電話,確保隔離人員沒有出門,並詢問癥狀。一旦違反檢疫要求,將面臨300萬韓元(2500美元)的罰款,而最近一項方案已將罰款提高到1000萬韓元,以及最高一年的監禁。

 

全德國各地的診所、大學醫院和藥房是這次執行科赫所製定戰略的前線戰士。目前,德國對具有呼吸道症狀的人在隔離、治療等措施方面都進行分級處理。有症狀的患者先按照被感染危險程度分流:已知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有相關流行病學史、感染可能性較高人群被劃為「有依據的疑似病例」,醫生需要向當地衛生局上報這些人的訊息,並建議他們待在單獨房間並佩戴口罩,相當於準隔離措施。對於只去過有確診病例的地方的人,或者有肺炎影像學特徵且排除其他診斷的患者,則被作為「待鑑別診斷病例」管理起來,只需要戴口罩,不需要單獨房間,也不需要向衛生局上報。只有病情嚴重或者有基礎疾病、實在無法門診隨訪者才能在診所醫生提供轉診單的情況下收治住院。

 

中國大陸選擇「遏制策略」,即為壯士斷腕、不惜一切代價努力減少總病例數,從而保護湖北地區以外絕大部分人民不受感染。德國政府的第二三階段策略都更像「緩和策略」,務實地承認自己不可能再實現「遏制」的殘酷事實,並開始著手採取措施分流輕症和重症病人,努力降低確診患者的病死率—自從梅克爾公開承認「60~70%德國人都可能會被感染」的那一天起,德國向第三階段「緩和策略」邁進的策略已經相當明朗。

 

新加坡是採取輕症居家治療,重症才收治入院,以避免醫療系統負荷過重。新加坡是2003年經歷SARS慘痛經驗之後,才將傳染病防治網大幅擴大,納入基層診所,平時就在佈署、演練傳染病發生時的篩檢、分區、分流、轉診,遇到緊急公共衛生狀況時,政府一聲令下,全體動員。在衛生部門指導下,這些診所迅速有效地應對突發狀況,步調一致,按照統一的標準診斷、治療、上報、轉診、隔離,減少有確診患者成了漏網之魚,降低發生院內感染,也避免民眾一窩蜂往大醫院擠,使醫療系統崩塌。負擔這些工作的基層診所,在新加坡叫做公共衛生防範診所(Public Health Preparedness Clinic, PHPC),小小的新加坡,就有900多家。PHPC診所有一定的條件限制,當傳染病發生時,PHPC診所可以獲得政府免費發放3個月的個人防護物質、6週預防病毒藥物、優先從國家儲備獲得藥品、疫苗,診治有急性上呼吸道症狀的患者,無論最後是否確診,也都有診療費和藥費的補貼。新加坡政府也統一診斷指南,疑似患者轉介至指定醫院,如未達到疑似標準則給5天病假,鼓勵盡量在家隔離,如果5天內沒有好轉,應盡可能再找同一位醫生求診。民眾可以上網進入系統,輸入街道名稱,畫面就會出現離自己2公里以內的所有PHPC診所,前往這些診所在診療費和藥費也有優惠措施。

 

著有《人類大歷史》、《人類大命運》歷史學者哈拉瑞表示,歷史告訴我們想要獲勝,該靠的是共享可信的科學資訊,以及全球團結一心。如果某國遭到流行病襲擊,該國不能只想著擔心經濟遭受重創,而應該誠實分享疫情資訊;至於其他國家應該要能夠相信這些資訊,並願意伸出援手、而非排擠受害國。[築高牆  廣測量  速隔離  緩崩亡]是目前全球都在努力的事情,病毒之前,各國平等,天佑世界,天佑臺灣。

 

參考資料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81147

https://m.news.sina.com.tw/article/20200322/34614174.html

https://cn.nytimes.com/asia-pacific/20200324/coronavirus-south-korea-flatten-curve/zh-hant/

https://www.google.com/amp/s/www.bbc.com/zhongwen/trad/amp/world-52054491

https://m.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81190

https://www.cmmedia.com.tw/home/articles/20479

https://www.gvm.com.tw/article/71749

Shannon Wu 的美麗境界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hannon Wu 的頭像
    Shannon Wu

    Shannon Wu的美麗境界

    Shannon 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