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以後,各位將收到哈佛大學盛情邀請你們重返母校參加第五屆校友聚會的一封信。信中會描述校方安排的晚宴菜色和酒會形式,還會刊登一籮筐參加過盛會的歷屆校友拍攝的光鮮照片,他們身上都穿著印有校徽的衣服,臉上都掛滿興奮的笑容。

千萬別去。

如果我對你們只有一句忠告,就是這句話了。各位還是乖乖待在家吧。參加這種聚會是件危險的事,你得好好檢討畢業以後這短短數年獲得了哪些成就,還要從相對而非絕對的角度給自己打分數,把你的成就和收入拿來跟同儕一別高下,而不是跟自己的生涯目標和成功標準做個對照。只要你把車子停進「校友歡迎晚會」的前面的校園停車場,就會忍不但打量其他車子的廠牌和款式,巴不得窺知老同學畢業以後混得有多好,你跟他們比起來又混出了什麼名堂。在「喜相逢」雞尾酒會上,你默默,捧著蘇打琴酒手足無措地 站在那兒,一聽說班上有好幾位同學已經做到資深副總裁,或成了百萬富翁,就在心裡盤算該怎麼趕上他們。置身這種場合,會讓你無比焦慮,沒來由地擔心自己的事業成就和存在價值。

選擇了條看似安全的出路。

更糟的是,光是設想五年以後的聚會場景,還會影響今日你所做的種種決定。即使尚未踏出校門,你也可以想像當你把自己那台破破爛爛的褔特老爺車停在兩輛哲哲生輝的BMW中間時,心裡將有多麼羨慕;當你向早已飛黃騰達的老同學坦承你開的公司不幸倒閉時,內心將有多麼悔恨和鬱卒。

於是你會有意無意把參加這場聚會當做努力目標,據此安排個人生活,同時改變生涯規劃方向,期許自己最好能在短時間內獲得傲人資歷或迅速累積財富,然後將無法立即實現的理想抱負束之高閣,接受一份讓你只得買得起拉風名車、但壓根兒不想從事的工作。

你看不見個人事業目標或自己真正在乎的事情,不敢去做攸關自我生涯發展的冒險決定,或是根本不敢做任何重大決定。

身為教授的我一再看到訐多學生遇到這種情形。由於生怕昔日同窗好友個個闖出一番成績,自己卻落得既無錢財又沒出息,還得苦哈哈地為生活四處奔波,剛出爐的畢業生都會選擇表面上看來最安全的一條出路,接起薪最高的工作,這樣起碼可以比較風光地返回母校參加校友聚會。於是乎,本來渴望進入媒體事業大展創意的畢業生卻捧著投資銀行的飯碗;期望第一份工作能夠擁有自主和刺激生活的畢業生卻進了制度僵化的公司。只要想到別的同學可能在五年之內擁有獨立一隅的辦公室、數字嚇人的紅利金、高人一等的好名位,他們就竭盡所能抗拒冒險,擔心自己一事無成而不敢依從個人興趣。結果呢?許多天資聰穎、才高八斗的人就這樣把光陰浪費,在名聲響亮、有利可圖的職業上,而那些職業既不符合他們的志趣,也不能幫他們達到自己真正想要完成的目標。

拒絕冒險的人當然不限於MBA學生或準備參加第五屆校友聚會的人,每個人都可能對冒險產生某種程度的抗拒,在大幅轉換跑道(或遇到任何重大人生決定,例如結婚嫁娶或選擇住處)之前,也會優柔寡斷,而且多半是基於某些假想的理由。比方說,許多人覺得自己欠缺足以應付新工作的合適專長;沒有自信放膽去做各種嘗試;萬一失敗了,又沒有足夠的銀行存款可做退路。有些人運氣始終很背,老認為自己只有一絲絲的成功機率;有些人則對未知抱著極大的恐懼,或是從來不敢指望適度投入冒險可以換來種種好處……包括財富、工作滿足感,或其他報償。以上任何一項因素都足以讓人產生極力排斥冒險的退縮心理:不幸的是,這也正是打算參加校友聚會者的普遍心態。

幸好此種情況還有藥救。只要學習改變對冒險的看法,就能增強你對冒險的耐受程度,而扭轉觀念的第一步,就是意志堅決地把那封邀請函,不管內容寫得多麼天花亂墜……直接扔進垃圾桶,拒絕參加第五屆校友聚會,第十屆聚會也可以免了。

第十五屆聚會呢?照樣封殺。

建設性的另類思考。

知道如何把握工作機會,並以輕鬆自在的心情接受這些機會,是我在回顧個人經歷和完成某個人生抉擇時悟出的道理。雖然今天的我大可坐在舒舒服服的辦公室裡向你們鼓吹勇於冒險的好處,但我可不是沒玩過幾把賭博遊戲就贏得現有成就的。

二十五年前,我剛從英國牛津大學畢業,決定到國外研究所深造。於我拿出一份北美地園,把我聽過的城市……波士頓、紐約、多倫多、費城……瞄了一遍,就去函索取大學相關資料。由於當時我一文不名,所以只申請了不向外籍學生收費的那所學校,後來也如願就讀。

那時候看來,這一步似乎鋌而走險,但我還是身無分文跑去一個陌生的國家,單單為了省下二十五美元申請費進了某個研究所。如今回想起來,這一步險棋值回了票價,假設當年沒走這條路,今天我就不會在波士頓落腳,也不會當上哈佛教授了。那時我運用了下面三項策略(不管在當時看來是多麼不智),也就是採取建設性的另類思考方式來看待冒險,日子才能繼續向前邁進。

拉大格局,規劃生涯。

第一,我先認真思索自己想從工作之中得到哪一類的報酬、換來什麼樣的好處(例如某種特權和彈性),然後就專心尋找最何可能滿足這兩項需求的職業。我知道身為一名學者,絕不可能家財萬貫(從事其他行業當如能賺更多錢),卻可能從其他方面獲得重要補償,例如每次參加晚宴,我只要告訴別人我是大學教授,他們就會表示仰慕和尊敬;除了給學生上課,我每天都能自由支配私人時間。我也知道要想成為教授,必先取得博士學位,讀研究所雖然稱不上冒險,卻是邁向個人目標和成功生涯最穩當、最安全,大概也是唯一的一條途徑。

第二,我不在乎各種選擇後果。在申請美國研究所時,我己做好心理準備,打算將來住到不同的城市,所以未曾特別鍾情於哪個學校,也願意接受各式各樣的工作機會。我把成功標準定得很寬,只要能在相當自由的環境裡研究我感興趣的題目就行了。由於我不是講求細節、吹毛求疵的人,所以這麼做並沒有太大的風險。

照常理看,個人目標定得愈明確,追求過程就愈驚險;當目標範圍縮小,途中可能遇到的陷阱也比較多。如果我來美國的目的,只是想當上哈佛校長,那麼要能爬到這個地位,實在得靠很大的機運。如此一來,我很可能擔心自己的失敗機率過高而遲遲不敢踏出第一步,最後也很可能對自已大失所望。一般人之所以覺得從事某種職業太過冒險,九九%都是因為定的目標彈性不足。舉例來說,我有很多學生就因為擔心自己無法變成微軟總裁比爾蓋茲,而不敢立志當企業家。他們以為成功的定義只有一,就是掌管某個企業,成為億萬富翁,因此難免覺得這根本是個窒礙難行又充滿危機的冒險之舉,也就不敢展開行動了。

勇於承擔風險。

第三,在準備航向未知海域時,我把目光放得很遠,心裡想著我還有數十寒暑可以完成要追求的目標。從這角度看,該去哪裡讀研究所,就成為微不足道的一樁小事。開創學術事業,並非一夕可就,光是取得博士學位和終身教職,就得耗去十五年,若想成為備受推崇、遠近馳名的教授,花費的功夫又更長了。大多數從事管理工作的人同樣需要身經百戰才能一舉成名,任何一家公司的執行長也不是一夜之間就能當成的;在獲得重用以前,可能要經歷很長一段有志難伸的階段,若想成龍成鳳,就更不用說了。不願從事冒險(或參加校友聚會)的人都只擔心短期、瞬間的結果,但是唯有拉大格局規劃整個生涯,認清只要站在宏觀角度,再冒險的決定也會顯得無足輕重,你才能承擔更多風險。

能夠幫助各位以更輕鬆的態度面對各種風險的可行策略,當然不只這三種,其他有效方法還包括..結交熱愛冒險的朋友,使自己也受感染;以簽樂透彩的方式練習多冒幾次小風險(萬一籌碼較大的賭局制不了本,這麼做還能保住一筆備用金)等等。不過,根據我的想法和經驗,以上提到的三種策略才是最直接可靠的方法。

重點在於,各位即使照著我的話去做……思考工作可以帶來的收穫、採取比較寬鬆的成功定義、將目標放遠……也還是要用一種高瞻遠矚的態度來做生涯規劃。不要一逮著機會,就不眠不休,做牛做馬,把自己搞得慘不忍睹。給自己定個時間限制,不管是當發明家也好,當企業家也好,當馬戲演員也好,都不要浪費時間跑去兜售沒有銷路的產品、替不會鴻圖大展的公司賣命,或擺出沒人想看的表演動作。想想每次大選期間忽然冒出來的那些總統候選人吧,他們好像都沒看見自己毫無勝選的機會,反而卯足了力氣不斷追求危險的目標,在這過程當中虛耗了多年的生命。

我給各位的建議是什麼?先認定你這輩子總要經歷幾番風雨,然後心甘情願花個數年功夫等待收成,時間一到就別再等下去。如果你已活到一把年紀,為了爬上你想要的高位幾度在大浪裡翻滾,結果還是爬不到那個位置,那就退休吧。忘掉自己夢寐以求的職位,打打高爾夫,永遠不回頭。

不久後,你又會收到一份熱絡的請束,邀你回母校參加第二十五屆校友聚會。

而這一次,我認為你該赴約......

 

Shannon Wu的美麗境 


arrow
arrow

    Shannon 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