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的奧義]
小櫃裡面看到一包口罩,霎時間震驚且開心,原本一片一點多塊的價值,現在已成全世界搶購的稀世珍寶!
再想了一下,這不就是所謂的價值投資嗎?4年前的我已經看到口罩爆發的潛力,哈哈!未來並不可知,不過若能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做好資產配置,常常就能享受到價值投資的樂趣。
Brian Chesky(Airbnb創辦人)問貝佐斯(Amazon創辦人):Warren Buffett(巴菲特)給過你最好的建議是什麼?
貝佐斯:我問他你是世界上第二富豪,而且投資方法又那麼樸實無華,為什麼大家不學你就好?
巴菲特笑了笑,感到充實且欣慰的說,大家都想一夕致富,價值投資的快樂,往往那麼的樸實無華,且枯燥。
--------------------------------------------
有鑒於最近動不動就有自稱之前投資慘賠(讓之前賠錢的你覺得只要報名就可以跟他一樣發大財),最後領悟出心法的投資高手在線上收費授課報名牌(講一講就有現金流入,完全0風險),而且宣稱自己的績效多棒棒(很多已經超過股神巴菲特的實績),身為三重Buffet如果再不出來撥亂反正,依現在一天就出來一股神神(比股神厲害,所以疊字)的情況下,巴菲特遲早有一天會被台灣所遺忘。
每個時候都可以看到某些傳奇(基金、自稱的投資高手、投信投顧…等等)打敗市場(可以想像是大盤),奇怪的是為什麼這些傳奇沒有名留青史,反而像曇花一現,其實說穿了就是不持久(不是@館長的不持久),兩三年超越大盤,接著馬上被打回原形,也沒有學術研究證據顯示前幾年績效好的基金未來績效一定就好,有些研究甚至認為過去他們只是運氣好(可以想像成擲硬幣連續正面的概念)。不過歷史上有兩位真正持久的男人,如果要靠運氣跟他們一樣,機率大概是幾萬幾億分之一。
彼得林區於1977年至1990年間管理的富達麥哲倫基金,其資產規模由原本的1800萬美元,以平均每年成長75%的驚人速度飆升至140億美元,成為當時全球最大的股票基金。但林區之所以為「傳奇」,不僅在於基金規模之大、買賣股票之多,其投資績效更是世界第一,彼得林區在1977至1990年的13年間(他在1990年退休)操盤富達麥哲倫基金的年化報酬率達29%(每年勝過大盤約13%),想要靠運氣創下如此佳績,機率大概50萬分之一。
巴菲特在1965年買下小型紡織公司,到2017年(約52年)的紀錄是年化投資報酬率達20.9%,倍數於同期標準普爾500指數僅9.9%的年化報酬率,想要靠運氣創下如此佳績,機率不到十億分之一。
我們都相信未來會有另一個巴菲特,不過我肯定的是你無法預先知道是誰,不如先找到你的另一半吧,機率還大些!
-----------------------------------------------------------------------------------------------------------------
股價走勢至今仍無可靠因子可以預測,漲跌就跟擲銅板正反面的機率一樣,運氣好時可能連漲或連跌。在「弱式隨機漫步」理論這麼描述:「股價波動的歷史資訊不能提供準確的未來預測,使投資大眾能持續表現的比長期持有更好。」因此,並沒有說技術分析的策略從來不賺錢,相反地,它們經常賺錢。重點是,簡單的「買進並持有」一樣賺錢,甚至賺更多。--漫步華爾街(Burton G. Malkiel/Chemical Bank Chairman's Professor of Economics, Princeton University)
-----------------------------------------------------------------------------------------------------------------
「預測未來盈餘」是證券分析師存在的理由,學術界研究卻發現利用過去的盈餘對預測未來可沒有什麼幫助。Burton G. Malkiel請華爾街從事基本分析的十九家最知名的公司,請這些公司對一些大型的標準普爾五百大企業一年及五年期盈餘進行預測,結果發現證券分析師細心的預測(基於產業分析、工廠訪問),並不比直接用過去趨勢插補法得到的預測好到那裡。[漫步華爾街]
[快思慢想]書中提到,【基業長青】比較的公司中,營運好的公司與不成功的公司,在公司利潤和股票報酬間的差異,經過一段時間後幾乎縮小到沒有。【從A到A+】提到的各家公司平均營收也在短期內急遽下降。Fortune最令人推崇的公司研究發現,經過20年,本來被評為最糟的公司結果變成賺錢的公司,比原本令人推崇公司表現更好。
-----------------------------------------------------------------------------------------------------------------
多項研究一致顯示:投資人購買共同基金的獲利,並不比買進持有沒有管理的廣泛股票指數好。每年都可以看到某些基金績效表現優於平均值,問題是這些績效看不出持續力。就像過去盈餘成長不能推測未來盈餘一樣,過去的基金績效也不能預測未來。
唯一例外是,由傳奇人物彼得‧林區領軍的麥哲倫基金,該基金在1970和1980年代皆表現優異。彼得林區已在1990年以四十六歲盛年退休,我們因而永遠無法知道他是否還能繼續擊敗市場。基本分析之父葛拉漢、傳奇人物彼得‧林區及巴菲特都承認,大多數投資人購買指數型基金會比投資於積極管理的共同基金更為有利。--漫步華爾街
-----------------------------------------------------------------------------------------------------------------
實證證明,平均來說報酬越高的投資人承擔的風險也越大,但依現代投資組合理論,在固定的目標報酬率下,投資人還是有辦法減低其所承擔的風險。
我們可以將總風險分成非系統風險(Unsystematic risk)及系統風險(Systematic risk)。非系統風險又稱可分散風險,此風險的特性與各公司特有的因素有關,例如組織再造、舉債過高等。而系統風險又稱市場風險,指的是個別股票(或投資組合)對整個市場波動的反應。
系統風險並不能利用分散投資的方式加以消除。非系統風險則可經由分散投資來降低。投資組合之非系統風險將隨投資組合所包含的股票數目上升而下跌,當投資組合包含了30種股票時,大多的非系統風險可消除,但系統風險仍維持不變。 --漫步華爾街
-----------------------------------------------------------------------------------------------------------------
有一些證據顯示,股價淨值比較低或規模較小的股票,投資報酬率較高,但完美的風險指標目前仍還遙不可及,不論技術分析、基比面分析或經濟前瞻,都不能保證持續獲利,目前獲取更高報酬的唯一方式似乎只有承擔更高的風險,風險評估領域仍待更多實際驗證。--慢步華爾街
-----------------------------------------------------------------------------------------------------------------
1.儲蓄才是一切的根本
2.沒有保證致富的捷徑,但風險和報酬是相關聯的。
3.做好資金規劃,能容忍多高風險,由您的入睡程度決定。
4.投資股票和債券,持有時間越長越安穩。
5.平均成本法及再平衡策略可降低投資風險。
「投資一定有風險,基金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這段話常聽見,是金管會規定不管電視還是廣播都要加註的警語,換言之如果有人用保證獲利來行銷,絕對是個騙局。提供兩個傳奇人物的數字讓大家參考,如果有人保證獲利能夠接近甚至超過這樣的數字,絕對是億中選一的練武奇才
彼得林區於1977年至1990年間管理的富達麥哲倫基金,其資產規模由原本的1800萬美元,以平均每年成長75%的驚人速度飆升至140億美元,成為當時全球最大的股票基金。但林區之所以為「傳奇」,不僅在於基金規模之大、買賣股票之多,其投資績效更是世界第一,彼得林區在1977至1990年的13年間(他在1990年退休)操盤富達麥哲倫基金的年平均報酬率達29%。
巴菲特在1965年買下小型紡織公司,根據專業投資統計機構晨星資料顯示,巴菲特的紀錄是45年年化投資報酬率達20%,倍數於同期標準普爾500指數僅9.3%的年化報酬率,想要靠運氣創下如此佳績,機率不到十億分之一。
留言列表